+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白花紫蘇


在地台語稱呼:白麴草(peh8-kak4-tshau2)(仍需進一步考證)
學名Limnophila aromaticoides Yang & Yen
別稱:擬紫蘇草、三角葉
花期:至少狸子筆者在稻子採收前的陽曆七月左右到年底的十二月都看過它開花
在地利用和禾餅!,製作酒麴(仍需進一步考證)






在介紹白花紫蘇之前,先來聊聊釀酒吧!

麴(kak4),是指在釀米酒或穀類酒時,用來接種麴菌和酵母菌的媒介物。做好的麴,加入蒸好的米,酒粕(tsiu2-phoh)就完成了。再來,就是加入足夠的水,在大甕裡頭發酵一週左右,米酒就製成了!…好啦,這是狸小筆在山上閒晃的時候,聽一位農友說的,當然整個步驟沒有那麼簡單,不然各家釀酒廠還有菸酒公賣局就不用做生意了。整個釀酒的過程有相當多的變數,包括了選米、蒸飯的過程、酒粕的製作、還有重要的發酵步驟與後續的儲存。那麼,整個釀酒過程的起點,麴,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台灣的傳統酒麴製程,必須有以前的麴種、必須注意挑選用來浸泡米穀的草藥(用來促進菌種生長,並且給酒麴特殊香氣或藥用效果)、必須磨米、瀝乾、搓揉(想像一下做粿吧)、必須做到極端精確複雜的溫濕度控制。在這些努力之後,還要看運氣,酒麴才能製成呢!此外,有趣的一點是,「因為台灣的小麴斷面呈 白色,『殼』是台語『麴』的發音,故稱之為『白殼』。」(邱家玉,2002,查詢自http://m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1458,查詢日期2014.02.17)。酒麴(tsiu2-kak4),又稱作白麴(peh8-kak4),這是山上農友在跟狸子筆者解釋釀酒過程的時候所使用的語詞。

這樣一來,終於在繞了好大的一圈之後,把釀酒和白花紫蘇連在一起了!白麴草,在貢寮這邊也只有一個阿伯能遲疑的喊出它的台語名字的雅緻小草,是否曾經被當作浸泡的藥草,用來製作酒麴呢?狸小筆很遺憾的並沒有從農友們那兒得到答案,或許只是阿伯記錯這草仔的名稱了,也或許,這是已經失傳的技藝。不過呢,具有淡雅紫蘇香氣的白花紫蘇,卻是狸和禾小穀倉拿來製作「和禾餅」的重要原料呢!(請參考比狸小筆更好的上下游新聞網「白花紫蘇草 屬於貢寮水梯田的味道」)

稻子收割的時候,紫蘇的香味在田間飄散,低下被太陽曬的暈眩的頭來,原來是被踩扁的白花紫蘇。這時白花紫蘇也正在開花,小白花從對生的葉子間冒出,如此可愛的一幕,是過去幾年許多朋友們來貢寮水梯田助割的重要回憶。收割之後,狸和禾小穀倉的協力農友們從田裡採收白花紫蘇,把香氣運載到山下來,曬乾、加工,成為「和禾餅」,再送達消費者的手上。狸小筆想,這也是一種概念的傳遞吧,紫蘇的香氣雖然微弱,不能飄散的太遠,但若是經由「和禾餅」、故事和技藝,而能夠在許多雙手之間傳遞,或許,也是一種對於在地生物與文化多樣性的肯定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